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廣東省省級水利工程完成投資3.6億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15-08-26 15:16

今年以來,梅縣區積極搶抓省委省政府加快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和全力推進中小河流治理的戰略機遇,創新工程建設模式,積極爭取項目資金,搶抓工程建設進度,嚴把工程建設質量,各項水利工程建設進展順利。至目前,全區列入省級示范縣建設的97宗水利項目已開工63宗,完工30宗,完成投資約3.6億元。

創新管理模式提高工程效益

在梅縣區扶大高管會梅西陂灌區改造工程現場,工人們正在烈日下抓緊作業,施工機械轟鳴,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這只是該區大力推進水利民生工程建設的縮影。

該區高度重視水利工程建設,嚴格實行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監理制“四制”管理。通過法人責任制,建立起區、鎮、村共同參與水利工程建設的模式;實行招標投標制,實現招投標各個環節陽光操作;實施合同管理制,依法依規推進工程建設;采用工程監理制,構建了監理單位、主管部門、鎮、村共同監理機制,確保全方位監督管理工程安全。

該區還加強技術指導,嚴抓工程質量,全部在建水利工程均安排了技術人員進行質量監督和技術指導,對存在質量問題或不按設計施工的,及時要求施工方拆除后重新進行施工。此外,強化督促檢查,及時落實整改,對水利重點項目實行月報制度。

拓寬籌資渠道  加大資金投入

該區建立了水利財政投入穩定增長機制,2015年區財政共投入水利建設資金5600多萬元,爭取中央、省級補助資金約1.28億元。同時,該區認真做好已規劃的《梅縣區蘇區振興發展水利建設項目庫(2014-2020)》,規劃129宗水利建設項目,總投資約51.14億元,并積極爭取謀劃項目盡快列入上級規劃;采取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建設模式,鼓勵社會資本和有資質的建設方投資水利建設。

該區水務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水利項目采用ppp模式,可有效吸引社會資本,形成多元化、可持續的資金投入機制,減輕政府壓力。目前,親水公園二期建設已計劃采用ppp模式,引進社會資金參與工程建設。

轉變發展理念  力促項目見效

該區通過積極營造城市水景觀,提高城市品位,進一步加快推進新城區擴容提質。今年,該區計劃投資2000多萬元,實施親水公園二期工程;大力實施中小河流治理、小流域綜合治理等水生態修復工程,扎實推進水土保持和水生態修復工作,計劃投資2.59億元用于南口河、龍崗河(梅南鎮段)、荷泗河(南口鎮荷泗段)、大沙水、新彰河等11宗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

該區還大力發展水經濟,加大對生產生活用水、污水處理等方面的投資力度,今年已投入1070萬元完成了雁洋、畬江、松源三個中心鎮污水處理廠建設。此外,該區還全力配合上級水務部門做好梅城首期10萬噸新水廠的籌建工作,現已完成項目規劃選址工作,正在辦理相關用地審批手續,下一步將配合做好項目立項、環評、土地預審等前期工作。

   來源:梅州日報